徐志摩一生有过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微因,陆小曼。而只有陆小曼才真正地拥有了徐志摩的女人! 年,北京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到北京。5月8日是泰戈尔64岁生日,在协和医学院的礼堂,北京学界特意为他开了一个祝寿会。在祝寿会上一群名流出演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剧中,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此时徐志摩正幻想与林徽因重温旧情,他想尽一切办法接近林徽因。当时,陆小曼也在协和医学院礼堂。不过,当时的徐志摩和陆小曼都不知道,爱神正向他俩走来。 徐志摩与王赓同是梁启超的学生,于是徐志摩成了王家的常客。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因此他常要徐志摩陪伴陆小曼,王赓没想到他的婚姻出现了危机。陆小曼与徐志摩一起游长城,逛天桥,到来雨轩喝茶,去西山上看红叶……他们一个是窈窕淑女,一个是江南才子,爱情的火花在他们之间迸发了。 其时,刚刚和张幼仪离婚归国的徐志摩,因为爱情的梦想破灭(林微因和梁思成的恋爱),就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和朋友之妻恋爱了! 陆小曼与徐志摩感情渐深,两人“恨不相逢未嫁时”。可是徐志摩的父亲却出了难题,他虽然勉强答应陆小曼与徐志摩的婚事,但提出了三个条件:一、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负担;二、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三、结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这三条徐志摩都答应了。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陆小曼与徐志摩在北海董事会举行订婚仪式。 关于这段婚姻,时人评论甚多。梁启超以“真是可怕”评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老朋友们对于他这番举动无不深恶痛绝!我想他若从此见摈于社会,固然自作自受,无可怨恨,但觉得这个人太可惜了,或者会弄到自杀。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苦痛更无限,所以想对于那位当头一棒,盼望她能有觉悟(但恐甚难),免得将来把徐志摩累死,但恐不过是我的极痴的婆心便了……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梁实秋以“与第三者何干”评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我恭陪末座,却喝了不少酒。听人窃窃私语,有人说志摩小曼真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也有人在讥讽,说小曼是有夫之妇,不该撇了她的丈夫王赓再试与有妇之夫的徐志摩结合。我的看法很简单,结婚离婚都仅是当事男女双方之事,与第三者何干?一般人最喜欢谈论者莫过于别人的婚姻离合,可是其中的实在情形并不见得是大家所熟知。”郁达夫以“烧成一片”评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忠厚柔艳如小曼,热情诚挚若志摩,遇合到一道,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哪里顾得到纲常伦教,哪里顾得到宗法家风。” 婚后的徐志摩和陆小曼奉父命南归,过了一段浪漫而幸福的生活!可是因为小曼过不惯乡下那种生活,和徐父一直对这段婚姻的不满意!年1月(农历一九二六年十二月),陆小曼和徐志摩被迫移居上海。初住在上海环龙路(今南昌路)花园别墅11号,这是一幢三层洋房。后又迁福熙路(今延安中路)四明村号,那是一幢上海滩老式石库门洋房。陆小曼租了一幢,每月租金银洋一百元左右。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上海法学院、南京中央大学、以至北平北京大学等到处兼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而小曼却已经习惯了那种欢场的生活,也更加离不开鸦片了!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陆小曼在欢场里的无度的花销。 尽管徐志摩将陆小曼视为至死不渝的灵魂伴侣;尽管两人各以《爱眉小札》、《眉轩琐记》和《陆小曼日记》等篇闻世,成为社会流传的美谈,但夫妇间却有了越来越多的厌倦和苦恼。有一次,陆小曼对日渐熟悉的郁达夫之妻王映霞诉说:“照理讲,婚后生活应过得比过去甜蜜而幸福,实则不然,结婚成了爱情的坟墓。徐志摩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所憧憬的爱,最好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境地,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爱。一旦与心爱的女友结了婚,幻想泯灭了,热情没有了,生活便变成白开水,淡而无味。”而徐志摩也对逢场作戏的生活深感痛苦。年12月27日,徐志摩写下了这样苦涩的文字:“我想在冬至节独自到一个偏僻的教堂去听几折圣诞的和歌,但我却穿上了臃肿的戏袍登上台去客串不自在的腐戏。我想在霜浓月淡的冬夜独自写几行从性灵暖出来的诗句,但我却跟着人们到涂蜡的舞厅去艳羡仕女们发金光的鞋袜。” 诗人的爱情是唯美的,而小曼的爱情却是物质的。婚姻的不和谐让徐志摩难过不已。当时曾有人劝他离婚,可是志摩告诉朋友,小曼因为我而离婚,我不能离她而去!他仍在坚守着这段不成功的婚姻!胡适说:徐志摩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追求的,至少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虽然,在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中,并没有追求到这信仰的实现,他和陆小曼的婚姻是失败了,但我们决不可以反过来否定他追求的正确和必要。任何理想的追求都不可能件件成功,但人类始终不渝地要追求理想。 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向外宾作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往北京。悲剧注定是要发生的,当时的《新闻报》这样报道:“该机于上午十时十分飞抵徐州,十时二十分继续北行,是时天气甚佳。想不到该机飞抵济南五十里党家村附近,忽遇漫天大雾,进退俱属不能,致触山顶倾覆,机身着火,机油四溢,遂熊熊,不能遏止。飞机师王贯一、梁壁堂及乘客徐志摩,遂同时遇难。死者三人皆三十六,亦奇事也。”机上连徐志摩共三人,无一生还。时年陆小曼29岁。“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年仅36岁的诗人竟不永寿,真悄悄地走了。 作为两个爱情至上的男女,他们的爱情是唯美的;作为一段婚姻的责任者,他们是失败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3576.html |